灯火阑珊处,书香盈满室。在这个冬意渐浓的时节,12月10号新澳门六合彩开奖预测
第三十六期“思齐”悦读会在图书馆六楼“想想”悦思区举行,此次读书会由徐键老师主讲,党委副书记袁慧兰老师主持,刘财国老师以及来自全校的三十余位同学参加。

悦读会伊始,徐老师先是分享了自己在硕士时期便着手研究敦煌佛教与写经的经历,随后以钟芳蓉考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为例,殷切劝勉同学们要静下心来,追随内心所向,如此巧妙地引出了本次读书会的主题。

而后,徐老师悉心阐释,如抽丝剥茧般为同学们揭开敦煌的神秘面纱。以陈寅恪先生于《敦煌劫余录》之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其发见之佳品,不流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点明敦煌研究于中国学界的切肤之痛,进而引出王道士清理 16 窟流沙时偶然得见 17 窟藏经洞与敦煌遗书的传奇。
谈及藏经洞文献之流失——王道士狡黠,献文献于甘肃学正等人,然彼时清政府飘摇,学正力有不逮,文人有眼无珠,致文献渐失。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等外国探险家趁虚而入,利用当地民众与王道士的懵懂骗购,清学部转运文献又遭各地官员勒索遴选,更有华尔纳恶行,剥离壁画致其破碎,此皆文献流离之因由。

继而,徐老师深入探究藏经洞封闭之由,或如伯希和之避难说,为避西夏外寇而仓促封藏;或似斯坦因之废弃说,集寺院“神圣废弃物”封存;亦有三界寺藏经、补经诸说。且徐老师阐释佛教供养之内涵,非独物质,亦含精神层面,如为长辈念佛、抄经等,此亦为佛经流传后世之助力。

最后,徐老师借开始前分发的敦煌壁画明信片,细述 112 窟金刚经变典故,详解禅宗六祖身份;剖析 328 窟敦煌四菩萨壁画佛像身份布局,明辨迦叶与阿难;讲述 254 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此诸般壁画所蕴舍身因果、舍身侍法之要义,砥砺无数敦煌守护者,使其于艰难困苦中坚守侍奉民族艺术瑰宝之信念,矢志不渝。
徐老师与在座的同学们展开了热情互动。针对敦煌主题,大家一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3文学1班的徐铭慧同学表达了对于敦煌文化的热爱:“希望徐老师能够推荐有关研究敦煌的书籍或者纪录片让我们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到敦煌文化。”

对此,徐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部名为《敦煌》的纪录片,其内容翔实,充分展现敦煌文化的面貌,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书籍方面,徐老师认为今年刚刚出版的《了不起的敦煌》可以作为一本了解敦煌的基础读物,既囊括了专业知识,表达上也极富有感染力,可以作为享受敦煌文化的参考。
22 网新3 班的孙思宇同学,注意到了明信片上所印的敦煌壁画,内心满是好奇与疑惑,不禁向徐老师问道:“老师,这敦煌壁画背后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徐老师微微一笑,耐心解答:“这其实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古代,佛教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下层人民的力量。普通百姓们怀着对佛教的虔诚与敬畏,会把经里面的丰富内容、各类人物形象,通过绘画这种直观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此才得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与宗教信息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个样子。”
22 法学1班的胡逍遥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中有一个关于供养人的章节,那里面所展现的供养人与您所讲述的佛教供养概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对此,徐老师解释道:“电视剧为了增加吸引力和趣味性,往往会融入一些奇幻色彩的元素。在《唐朝诡事录》中的供养人大多是虚构创作出来的,和现实中的佛教供养概念存在较大差异。在真正的佛教文化里,供养是一种有着特殊意义和目的的行为,信众们期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绘制到壁画之上,这样就可以世世代代被后人所铭记,让自己的家族和信仰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最后,刘财国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敦煌文化源远流长,《了不起的敦煌》为了解敦煌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我们也鼓励同学们通过双脚丈量、实地考察等方式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之美。
壁画绘就千秋梦,石窟深藏岁月章。往昔驼铃传古道,今朝遗宝耀八方。在师生的精彩交流中,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初审:刘财国/终审:袁慧兰